因为爱,所以懂得;因为懂得,所以悲悯,所以,我愿以微小的自己照映视线所及的生命,因为我相信善的蝴蝶效应。爱在当下,不在将来,让我从点滴的温暖开始做起。
(谢谢大家的关注信任,因个人精力有限,无法一一回复咨询邮件,请原谅,请大家直接拨打021--64333183,64333512进行咨询预约。祝福每一位。We raise you up to more than you can be……).
YOU AND WE—送给我们的兄弟姐妹
2010-06-20 10:44:19
/ 个人分类:林紫的收藏簿

大一时候,为友好宿舍7个男生和我们自己宿舍6个女生写下一首舍歌《You and we》,曲调用了友好宿舍一个被我叫作“飘”的男生常常弹唱的一支吉它曲。
一晃20年过去,13个曾经水晶般纯真的学子,全都散落在天涯海角,联系都难,更别说见面。
所以,当20年之后,“飘”突然从天而降、出现在我面前时,所有那些关于校园的声音、画面、气息、光影……一瞬间都向我齐齐涌来,让我仿佛置身在一幕水晶般透明的童话电影里。
聊起从前那些童话般的故事,想起我们的歌,坐在童话般的蛋糕屋里,忍不住轻轻唱起来……
《YOU AND WE》
从没想过能相遇
不知天涯有个你
尘缘乍起又断却
编织我的人生阅历
忽然间物换星移
冥冥中走在一起
雷雨之后晨曦与星星
同叹三生有幸
不必自诩世故
忘掉那成熟
天涯共聚永远都开心
YOU AND WE
也知聚散无期
也解知音难觅
且让我们珍惜今生所有
共享真挚友谊……
唱着唱着,笑起来。青涩的年龄,青涩的歌曲,却留下那样甜蜜和光明的回忆,以至于历经沧海桑田,还能源源不断地散发温度和力量,让我们继续保有孩子般的心。
那时候,大家都最喜欢“飘”写的字,俊逸清朗,带着唐诗宋词的风骨,笔画之间有种干干净净的轻愁。叫他“飘”,除了他本人的飘逸出尘,还因为他的名字写到一起像极了“飘”字。
“现在写不出以前的感觉了。”他说,一边在我随身携带的本子上写给我看。真的,味道不同了,少了些清高,添了些圆润,多了一份入世的沉稳,不过骨子里,还是我们熟悉的干净的味道。
好巧的是,我随身带着的本子的封面正好是白底黑字的“水调歌头”,一行行的楷体小字,仿佛是苏轼正隔着千年与我们一起对酒当歌:“明月几时有”……
明月其实年年有,而我们两个宿舍之间的友谊,却正式开始于我一生只有一次的18岁生日。飘早我们1年毕业后,在我生日的时候寄来一笔钱,让我们再去买些好吃的欢聚。我们买了一大堆水果点心,剩下的钱,买了一套普鲁斯特的《追忆似水年华》,给他寄回去。
这一次,真的是在“追忆似水年华”了,而我们另外11位兄弟姐妹们、我们那些当年最唯美和浪漫的创意作品、我们录制的那一盘登峰造极的磁带、我们宿舍里他们送来的源源不断的鲜花、他们宿舍里我们送去的酸甜苦辣的点心、草坪上弹过的吉它唱过的歌讲过的故事、那响彻校园的呼唤我名字的声音……历经岁月的冲刷,所有这些美好的记忆,更加如水般清澈见底。
不能跟其他11位共聚,而且我和飘的下一次见面也不知又会随似水年华流淌到哪一月哪一年——为着这个缘故,匆匆记述之。愿天涯海角的你们,有一天会看见我们共同的童话的这一篇,愿你们看见的时候,心里也会一样升起无限的力量和温暖,升起深情的感恩和祝福——为着我们共同的似水年华,以及永远清澈透明的心。
相关阅读:
- 信、或不信,他就在那里 (linzi, 2009-7-18)
- we loved with a love that was more than love (linzi, 2009-7-20)
- 转载:佛教法师和当代心理学的对话1 (linzi, 2009-8-23)
- 转载:佛教法师和当代心理学的对话2 (linzi, 2009-8-23)
- 转载:佛教法师和当代心理学的对话3 (linzi, 2009-8-23)
- 转载:佛教法师和当代心理学的对话4 (linzi, 2009-8-23)
- 转载:佛教法师和当代心理学的对话5 (linzi, 2009-8-25)
- 幸福的两口子 (linzi, 2010-4-08)
- 缘亦不过一捧沙 (linzi, 2010-4-09)
- 童言无忌过“六·一” (linzi, 2010-6-01)
推荐
收藏
导入论坛
等级(0)
编辑
管理
查看(587)
评论(4)
评分(0/0)
TAG:
林紫的收藏簿